在观看足球比赛时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伤停补时”这个词。当90分钟常规时间结束后,裁判会举起一个电子牌,显示额外的比赛时间。那么,这个时间究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?背后又有哪些规则呢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。
什么是伤停补时?
伤停补时(Injury Time或Stoppage Time),官方称为“损失时间补偿”(Allowance for Time Lost),是指在每半场常规时间结束后,主裁判根据比赛中因各种原因损失的时间而额外增加的时间。上半场和下半场结束后都可能会有补时,但通常下半场的补时时间更长。
补时时间由谁决定?
补时时间由当值主裁判全权决定。虽然第四官员通常会举牌提示补时时间,但实际补时长短完全由主裁判掌控。裁判可以根据比赛情况延长或缩短补时时间,甚至可以在补时阶段再追加补时。
哪些情况会计入补时?
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的规则,以下情况通常会计算补时时间:
1. **球员受伤**:处理伤员抬离场地的时间
2. **换人**:每次换人过程消耗的时间
3. **VAR回看**:视频助理裁判检查争议判罚的时间
4. **庆祝进球**:从进球到比赛重新开始的时间
5. **故意拖延时间**:球员故意拖延比赛的行为
6. **纪律处罚**:出示黄牌、红牌及处理相关争议的时间
7. **医疗进场**:队医进入场地治疗球员的时间
8. **其他中断**:如球迷闯入、天气原因、设备问题等
补时时间如何计算?
主裁判不会精确到秒地计算每个中断时间,而是根据整体比赛情况估算总损失时间。通常,裁判会在常规时间结束前与第四官员沟通,确定大致的补时时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补时时间是最低保证时间,裁判有权根据补时阶段发生的新情况(如进球庆祝、受伤等)继续延长比赛。
特殊情况的补时
**点球大战前的补时**:在淘汰赛中,如果加时赛结束后仍是平局,裁判不会在加时赛结束后再给补时,而是直接进入点球大战。
**补时阶段的进球**:如果补时阶段有进球,裁判通常会允许进攻完成后(如庆祝活动结束)再吹哨结束比赛。
为什么近年补时时间变长了?
近年来,球迷可能注意到补时时间明显变长。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足联要求裁判更精确地计算损失时间,特别是对进球庆祝、换人和VAR检查等环节的时间补偿更加严格,目的是确保净比赛时间(实际比赛进行的时间)得到保障。
结语
伤停补时是足球比赛中保证公平性的重要规则,它确保了因各种原因损失的时间能够得到补偿。虽然补时时间由裁判主观决定,但有其明确的规则依据。了解了这些规则后,下次观看比赛时,您就能更加理解裁判的补时决策,更好地享受足球比赛的魅力了。
1.《伤停补时怎么算?一文读懂足球比赛补时规则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伤停补时怎么算?一文读懂足球比赛补时规则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https://sports-idea.com/article/28459.html